含锌废水作为工业领域的高危污染物,其处理难度源于锌离子的两性特性(在强酸/强碱中易返溶)及共存重金属的协同干扰。传统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法、离子交换法、电解法等虽各有优势,但在处理效率、成本可控性及资源回收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。近年来,以重金属捕捉剂为核心的复合处理技术,凭借其效率高、稳定、经济的特点,逐渐成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首要选择方案,也是含锌废水处理最好的方法。
一、传统处理技术的局限性分析
1. 化学沉淀法:pH依赖性强,易返溶
锌的氢氧化物在pH值低于6或高于12时会重新溶解,导致出水超标。此外,传统沉淀法生成的氢氧化锌污泥含水率高达95%,后续脱水成本占处理总成本的40%以上。
2. 离子交换法:适用范围受限
离子交换树脂对低浓度含锌废水(<50mg/L)处理效果明显,但面对高浓度废水时易饱和失效。
3. 电解法:能耗高,回收率低
电解法处理高浓度含锌废水(>500mg/L)时,直流电耗达8-12kW·h/m³,处理成本是化学沉淀法的3倍。
二、重金属捕捉剂优势
重金属捕捉剂通过螯合作用与锌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结构,其溶度积较传统沉淀物低3-5个数量级。
技术优势:
宽pH适应性:在pH4-10范围内均可高效反应,避免传统沉淀法对pH的严苛要求。
抗干扰能力强:可同步去除共存的铅、镉、铜等重金属,形成复合沉淀物,降低污泥毒性。
处理效率高:反应时间缩短至10-15分钟,较化学沉淀法(60-120分钟)提升4-6倍。
三、实践案例
1. 项目背景
某大型锌冶炼企业原有废水处理系统采用“石灰中和-铁盐混凝”工艺,处理能力500m³/d。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锌废水锌浓度波动较大,平均浓度约为800mg/L,高的时候可达1200mg/L。随着排放标准提升(GB25466-2010特别限值锌≤1.5mg/L),原有工艺出水锌浓度长期超标,高达3.2mg/L。企业引入“中和沉淀-硫化沉淀-生物制剂+重金属捕捉剂”三级处理工艺,作为本次含锌废水的处理方法。
2. 工艺流程
一级处理(中和沉淀):投加石灰乳将pH调至4.0-4.5,沉淀时间2小时。此阶段可去除约70%-75%的锌离子,处理后废水中锌浓度降至200-300mg/L。
二级处理(硫化沉淀+捕捉剂强化):投加Na?S溶液(理论量120%),控制ORP在-150mV,pH7.5-8.0,反应时间1.5小时。硫化沉淀可进一步去除约80%-85%的残余锌离子,此时废水中锌浓度降至30-60mg/L。
同步投加SMET-2重金属捕捉剂(用量50mg/L),通过螯合作用捕获残余锌离子,形成密度1.2g/cm³的沉淀物。重金属捕捉剂可将锌离子浓度再降低90%以上,使废水中锌浓度降至极低水平。
三级处理(生物制剂深度处理):投加含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制剂,在厌氧条件下进一步降低重金属浓度,硫酸盐去除率达60%。此阶段主要作为保障措施,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。
3. 处理效果
出水指标:经过三级处理后,出水锌浓度稳定在0.5-1.2mg/L,铅、镉浓度分别降至0.05mg/L和0.01mg/L以下,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。
运营成本:处理成本从改造前的18元/m³降至12元/m³,污泥产生量减少30%,年减少危废处置费用80万元。
四、结尾
重金属捕捉剂技术以其高效、稳定、经济的综合优势,已成为含锌废水处理最好的方法。随着技术迭代与工业应用深化,其将在实现废水零排放、推动绿色制造方面发挥更大价值。
关于更多氨氮高处理方法,欢迎联系我公司,点击右上角“立即咨询”,获取工程师指导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。
相关推荐:
无2次污染、不会造成生化的负担,有效含量高达98%,广泛应用于机加工、五金制造、石油化工、电镀、制革、化妆品制造,钢铁等行业。具有添加量少,投加灵活,破乳效果显著等特点。
COD降解剂集合了氧化、反应沉降、吸附等处理技术,能将污水的COD等污染物从水体快速去除,只需2-3分钟左右反应时间,是COD超标的废水处理药剂。
硫钠,无机合物,又称臭碱、臭苏打、黄碱、硫碱。纯硫钠为无色结晶粉末。吸潮性强,易溶于水。水溶液呈强碱性反应。硫钠俗称硫碱。硫钠水溶液在空气会缓慢地氧成硫代硫酸钠、亚硫酸钠、硫酸钠和多硫钠。由于硫代硫酸钠的生成速度较快,所以氧的主要产物是硫代硫酸钠。硫钠在空气潮解,并碳酸而变质,不断释出硫氢气体。工业硫钠因含有杂质其色泽呈粉红色、棕红色、土黄色。比重、熔点、沸点,也因杂质影响而异。
本产品是水溶性的分子聚合物。由于其分子链含有一定数量的极性基团,它能通过吸附水悬浮的固体粒子,使粒子间架桥或通过电荷和使粒子凝聚形成大的絮凝物。所以,它可加速悬浮液粒子的沉降,有非常明显的加快溶液澄清,过滤等果。
SXP废水消泡剂是强抑泡能力的聚醚和疏水性强、破泡迅速的有机硅油为主要成分研发的一种新型消泡剂,它同时兼具有抑泡和消泡的功能,分散迅速、速消泡、抑泡功持久。不溶于水,,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。
聚合氯铝(简称PAC),也称作碱式聚合氯铝或混凝剂,一种典型的水溶性铝盐混凝剂,易溶于水。该产品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,在水解过程,伴随发生凝聚、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学过程。与其他混凝剂相比,具有适应水性广泛、使用范围广、沉淀性能好、适宜pH范围较宽、处理后水体pH值变小等优点,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混凝净水剂。